2011年3月5日星期六

从人大代表质疑广州越堡水泥污泥项目造成二次污染说起

——越堡水泥“臭气门”与东风日产“毒气门”事件辨析

       2011224日《每日经济新闻》刊登了一则报道,题为《环保项目被指形成新污染 广州越堡水泥遭质疑》(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10224/20110224014115323.html)。这则报道一登出,立即被上百个网站和报纸转载。用搜索引擎搜一下,搜索结果的10页以内几乎90%以上都是同一则报道,真可谓一时“铺天盖地”。
       其实,越堡水泥的问题早在209天之前,就被来自山西的一位污泥界资深从业人员李波先生给点出了,笔者也是通过水网上登出的《污泥处理处置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将导致环境灾难》一文,才听说了越堡水泥这个项目。不过,半年多来,知道这篇文章的估计也就是少数业内的人,远没有主流媒体如《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这样吸引眼球。一个广州市人大代表的呼吁显然还是很有份量的,这多少体现了民主体制在进步。
       笔者对此项目也产生了某种好奇心,不过纯粹是出于技术层面。看《灾难》一文,提出越堡水泥“二次污染说”的依据其实主要是一篇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环评(还是简本)。真难想象,当时远在山西的李波先生何以嗅到了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臭味,而写了一篇如此犀利、一针见血的文章,其先见之明实在非同小可。人大代表住在当地,周边应该还有成千上万的居民,每天都要呼吸这种臭气,居然要花上半年以上的时间来投诉,这种滞后多少总要有些解释吧。
       为此,笔者搜索了广州全市对臭气的投诉报道,发现了一个突出的焦点,但这不是越堡水泥的“臭气门”,而是东风日产汽车的“毒气门”。直到今天,“毒气门”的受害者们尽管也都看到了《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但他们仍然拒绝相信,每天毒害他们的毒气不是一条马路之隔的东风日产故意施放,而是与直线距离数公里外的越堡水泥有重要瓜葛。
       尽管涉及废弃物处理与污染物排放方面的技术内容,但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看,笔者也认为颇有讨论的必要。该事件反映了当前一些环保项目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是造成社会矛盾和不安定的原因之一,有关方面应予重视。


一、“毒气门”与“臭气门”有何关联?
       在新浪乐居 (http://gz.bbs.house.sina.com.cn/forum-3897-1.html?retcode=0)、网易论坛(http://bbs.gz.house.163.com/list/baolicity.html) 和搜房网 (http://gzbbs.soufun.com/board/2811454862/)上有大量广州保利城业主的帖子,投诉位于广州花都的东风日产汽车公司制造毒气、让当地居民饱受毒气之苦达一年之久,且至今毫无解决的希望。简单梳理一下,这些帖子反映的内容如下:
       200910月以来,有不明来源的毒气会突然笼罩在保利城及周边地区上空;
       毒气一般是傍晚准时来袭(16~20点),晚10点消退,也有持续通宵直到第二天清晨的;消退后臭气仍在上班沿途“余音袅袅”;
毒气是在无风或北风时吹过来的,但有时连南面的窗子也不能开;
毒气时弱时强,时有时无,间隔有时达两小时;
风大的时候毒气问题就消失了,但最怕是偶尔改变一下风向,从南方变北风,只要一阵微风吹过,毒气就马上降临;
毒气有多种味道,有塑胶、橡胶、油漆、乙炔、烧糊东西的味道,似农药非农药,似烧沥青非沥青,时而掺有医院消毒水的味道,象变了质的剩菜,象炼地沟油,象液化石油气,象煤气,比厕所的味道还呛人,大多是说不上来的味道,闻之刺鼻、胸闷、恶心、头晕,诱发鼻炎,甚至还有孕妇流产……;
毒气会转移,从红棉大道到风神公社沿途,花港大道、风神公社、马溪市场远到四角围……;
业主们从20104月开始大规模投诉,始终不见好转;据说政府和有关部门曾正式确定毒气源为东风日产的铸造车间,但日产一直否认;
亚运期间仍然如此;
凡有政府官员来访或环境监测部门来查时,无论是保利城还是东风日产门口的臭气均消失;
业主先后向花都区环保局、市环保局、市政府、市政府、人民网中央领导信箱等投诉,均无结果;
……
       搜房网上最早有关臭气的帖子是20091125日一位叫做tyler2009的业主发的,这篇题目为“惊-保利城的空气质量确实需要关注”的帖子说:“从保利城门口的花港大道往车城大道方向走,快到车城大道时,经常可以闻到很浓的刺鼻的橡胶味,有住在风神公寓的朋友说,晚上在风神公寓也经常可以闻到,说在快到车城大道的地方有一家公司叫鬼怒川橡塑的公司,有个烟囱经常在晚上冒烟,可能就是这家公司排放的废气造成的刺鼻气味,这样的话真的很恐怖了”。26日一篇回帖称“上周三下午三点左右在保利也闻到一股令人作呕的怪味”,“暂时具体还不能明确是什么味道,所以大家就统称它为“橡胶味”了”。
       保利城花园正是200911月下旬开始交房的,当时应该尚没有或很少有入住的。但从20101月开始,这奇怪的臭味就与欢天喜地迁入新居的保利城业主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14日的一个帖子称:“经过实地侦查是工地在煮沥青!也不知道用来干什么的,下午经常煮!”很多跟帖的业主都觉得如释重负。但17日有人回贴:“不可能,这两天下午,怎么会煮?昨天一天一直到今天白天、现在都有味道,真是不让人活了。前段时间还只是下午4-9点左右才有,现在整天都有……肯定是偷排,过段时间住的人多了,大家一定要一起举报!”
324日有回帖:“我认为是日产发动机铸造车间发出来的味道!是铸铝味道!好难闻啊!!”这是首次把怀疑对象锁定在东风日产汽车。
328日有人发帖称“大家快看昨天的羊城晚报(27号)a3版吧,报道了记者对马溪村一路之隔的广州市中南精工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中南橡胶厂)长期排放有臭味气体,多次投诉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立刻有回帖:“看来你是搞错对象了,那个厂在我们的东南面,而吹东南风我们保利是闻不到橡胶味的,那就证明不是那个橡胶厂的事。我们只有在吹北风或是无风时才会闻到那个味道,所以说,日产的可能性是最大的”。“马溪村离我们保利3公里,这么远,飘过来也很淡了。但我们这里是很浓的,所以肯定是日产的”。“如果是日产的那就惨了,政府拿他们是没有办法的,就是也是干着急的,他那厂是广州政府的交税大户,广州的政府都那样关照他们,花都的地方官就更不要说了,我们也只能忍受了”。
417日,有帖子称:“在红棉大道北附近有一个做皮革的加工厂,每天中午和晚上开工生产,排放的气味和保利的差不多,不知道是不是这一家。在大运摩托厂附近”。“在红棉小学的位置也有一种毒气,真是可怜了我们的孩子,以后大家千万别送孩子去那里读书,恐怖,基本每次路过都有”。
进入5月份,随着入住人数增加,保利城投诉臭气的帖子大幅度上升,怀疑对象完全锁定在东风日产。527日一则帖子称,已将东风日产投诉到环保局,环保局也来人检测了,并要求日产投资60万增装了一个废气过滤装置,但臭气肆虐依旧。
63日有人转发了一个风神公社业主的帖子,对保利城花园楼主大加嘲讽:
“别理保利那边的闲事儿,他们天天吵着这味那味儿,搞炒作,说咱们物业管理处旁水渠对岸的对发动机公司有橡胶味影响他们生活,我们这边的业主住的离发动机公司这么近,就没有闻到这个,当初在这边风神花园还没有人正式入住前,保利那边的风神阳光公寓同样住了好多本花园的人,本人也曾在那住过,都没他们谈那档子事。主要是保利城大部分业主(包括潜在业主)是广州过来的人,想捡便宜,搞炒房,在北广州地铁旁拿房,想以后升值赚大钱,不知道汽车城的整体发展规划,没想到汽车城发展以东风日产为中心,没想到自己早两年投的钱买的房会在一个大工业区里,心理不平衡,想搞点事出来,造舆论,最单纯天真到家的想法,想让东风日产迁址,天大的玩笑。自己买东西,不了解清楚,后悔了发发牢骚是可以的,动歪主意,就不对了”。
722日一则帖子称:“保利城花园橡胶臭味事件得到东风日产公司回应,日产在与保利城业主的交流会中表示,东风日产不否认铸造车间排放的废气对保利城有影响,但同时也对橡胶味是否来自东风日产提出了质疑,并表示日产公司对排放的废气的监察显示气体无毒。20日下午,东风日产公司派出环保专员参加“东风日产铸造车间废气污染事件多方会议”,除了一众业主代表,会议还得到保利城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以及花都环保部门的重视,各方派出代表出席。小区业主代表会后随日产环保专员参观了相关车间”。
就是这次参观,使业主们确信无疑,肇事者就是东风日产,保利城业主所指控的“东风日产毒气门”从此成为“铁案”。

有关越堡水泥“臭气门”的报道,则远没有保利城业主论坛这么集中。
在搜房网论坛里,首次提到越堡水泥臭气的,就在2010730日,一则帖子称:“保利城那边还有个水泥厂,现在正试产,放出的气味连新华市区都闻到,超臭”。但业主们对此的回答是“好像没有闻到哦,直线距离离保利城估计在45公里,应该影响不到,橡胶味离我们就100米……简直是致命”。
81日有人回帖称:“楼主说得对。我找了个搞环保的朋友给算了一下,越堡水泥虽然离保利城有几公里,架不住人家的烟囱高,靠着热气把臭气给抬升了,如果按照160度排烟、烟囱高度80米计算,臭气(烟羽)的落地点就在4-5公里之外,就在保利城这一带”。
发布这一不合时宜“真相”的人遭到了保利城业主们一致的围攻,因为主要的帖子被删,无从知道当时都说了些什么。但从“转移视线”、“说你是假的,一点不冤”、“楼主胡说八道,发神经”、“我甚至怀疑你不知道保利城在哪,也不知道你到底是保利的托还是东风日产的托,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保利城目前的污染就是来自于东风日产,我们保利城的业主里面和保利的高层亲自去日产确认过,就是那个味道,我觉得删除你的帖子对你还是比较优待的,对于造谣的人,应该直接封杀才对。无耻!”、“对于置保利城业主家人健康不顾,恶意散布不实谣言的人,必定被大家鄙视的口水淹没;保利城业主们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团结面对日产“毒气”,这个毒气的来源和真相,大家已查明,你不必再来谣言惑众。如果你以后再来胡说八道,保利城论坛必定不欢迎你”、“难得你专门注册一个论坛网名,来转移大家对于日产“毒气”事件的注意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后不必如此用心良苦了“、“弱弱的问一句,你收了东风日产多少钱啊?”……等等帖子看,当时透露这一“真相”的人引起了业主们的极大愤慨,并很快被业主们的吐沫给淹死了。
200多天过去了,“东风日产臭气门”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此时就有了人大代表的呼吁。相同的言论,所受到的待遇还算略有不同。尽管搜房网论坛里有人也转帖了《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这一次倒是没人吐口水了,但还是没人相信。“只会拿些虾兵蟹将当挡箭牌”、“越堡水泥成了替死鬼”、“东风日产又不敢动”……
可怜的保利城业主们!
       东风日产的“毒气门” 越堡水泥的“臭气门”。真相就这样擦肩而过。
没有人能够做出解释,也没有人愿意进行解释。不安定和不和谐恐怕就是这样产生的,只要看看论坛里对政府、官员的不敬言论,谁都不难理解为什么全国只有在广州,番禺垃圾焚烧项目会因居民抗议而最终停建。我们从小被告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这次,笔者突然感觉,集体无意识恐怕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当保利城的业主代表们凭自己的鼻子认定东风日产是罪魁祸首后,一切理性的思考均不再需要。但封杀不同言论,进行人身攻击,似乎还是无助于解决问题。
事实上政府并非没有采取行动。就笔者了解,越堡水泥于2010820日在中国招标网上刊出招标通告,准备投资3300万,进行生物除臭,设计交货期应该是签订合同后150天。以当时的开标日期99日起算,谈判合同20天,交货应在2011年的2-3月份,安装并调试完毕也应该在5-6月份了。从201132日中工网上的报道《越堡水泥污泥处理:环保也会引发空气污染?》看,越堡水泥已在安装除臭装置,但这应该不是《灾难》一文所提到的生物除臭。
政府不做公开解释的原因也不难理解:越堡水泥厂是企业,污泥项目是企业为政府分忧的一项投资,如果正式将罪责都归到企业头上,企业是吃不消的,今后广州的污泥谁还来处理?于是就拖着吧,反正业主们也不能把日产给怎么样,希望越堡把真正的问题尽快悄悄解决掉就是。
从中工网的这则报道看,应该是越堡水泥被人大代表质疑后,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来自社会和企业领导层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通过媒体进行自我辩护,以期给不良影响“消毒”。这篇报道事实上确认了《灾难》一文的质疑完全属实,且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现场调查情况,这些为笔者解开谜题提供了佐证。


二、日产“毒气门”的疑点与越堡“臭气门”的难题

       日产“毒气门”事件其实有太多的疑点,仅凭少数业主代表的鼻子,就能定下铁案,不能不说是个不幸。
时间持续一年有余,业主们没有人自问一句,东风日产造汽车,何以要变换着花样,弄那么多不同的化学品来制造不同味道的毒气?这里面什么都有,上至可疑的原料(沥青、塑胶、塑料、橡胶、油漆)、燃料(煤气、液化石油气),下至地沟油、腐败食品垃圾、农药、厕所臭味……,日本人就算侵华战争失败了有气,也不会无聊地专门到广州花都来坑害保利城的业主们吧?
一年多时间里,业主们已经详细记录了放毒规律,为什么没有人通知环保局,在东风日产下午三点以后排放毒气的时候再去抓个现行?是因为广东省内的环保厅、局、所都提早下班了?就从不考虑环保系统也有加班的时候吗?
为什么没有人自问一句,东风日产是从什么时候投产的?2004518日正式建成投产;自2004年到2009年有人投诉过东风日产的铸造车间吗?
在全中国已有无数的汽车厂,在全世界汽车厂中,除了东风日产的花都项目外,有谁被投诉过定时施放毒气吗?
为什么毒气只有在傍晚,只在北风、无风,或改变风向时来袭?为什么南风或风大时就没有?难道日产是测准了风向才放毒的?而且还从不“无的放矢”?
为什么业主们从未想到应该到3.5公里之外的越堡水泥厂,用久经考验、同样有把握的鼻子,到干化现场的排放口去求证一次?
……
当然,要证明“臭气门”就是“毒气门”,也不是那么容易:
越堡距离保利城有数公里之遥,即使有臭气到了保利城,也早就稀释,闻不到了;
越堡在保利城的南面,东风日产就在保利城北面100米,为什么只有一刮北风或无风时才有臭味,而东南风时没有?
为什么臭气只有下午三点以后来,而第二天早上消失?
为什么风大就没有臭味问题?
为什么遇到政府来人或政府监测,臭味就消失?
业主代表在日产铸造车间亲鼻所闻,一致断定臭气与平时所闻一致(橡胶味),他们还有必要自己蒙自己吗?
……
笔者相信科学,相信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科学的解释。在《灾难》一文的启发下,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研究,最终的结论,是倾向于认定东风日产的“毒气门”其实与越堡水泥的“臭气门”是相关的,这与搜房网上被封杀网友的观点相同。以下是分析过程。


三、烟羽的扩散与落地浓度

笔者采用的数据与《灾难》一文略有出入。根据资料,以广东地区的气候和湿度,水泥窑窑尾烟气的含湿量不会是0.01 kg/kg,而应该在0.045以上,本文取0.050进行计算。此值将导致烟气中水分大增,干化所需消耗的干烟气量、干化废烟气冷凝(如果采用生物除臭的话)所可能产生的废水量也增大。
干化部分按600吨、含固率平均20%、干化至70%计算,蒸发量17857kg/h
根据水泥窑窑尾烟气取值:

H2O(%)
CO2 (%)
O2 (%)
CO (%)
N2 (%)
0.05
0.23
0.05
0.00
0.67

得到160度和300度下的烟气比热容;干化仍按300度窑尾烟气入、160度烟气出进行取值,则本项目所需的干烟气量为340000 kg/h,离开干燥器的烟气体积流量达486,000 m3/h,此即为目前通过原设计45米烟囱排放的、被臭气污染了的废烟气量。
研究大气污染排放,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帕斯奎尔扩散曲线法,计算污染物的地面轴线浓度。公式所用到的一些参量,如大气稳定度级别的划分、标准差等,均可从一些参考书中获得。
这里设烟囱出口直径3.0米(出口气速约19/秒)、烟囱高度45米,环境空气温度24度。查广州市气候资料,全年平均风速2.1/秒,一般在1.5~3.0/秒之间。基于此,取白天大气稳定度为B级(不稳定状态,订正系数1.15),夜间为D级(中性)。
假设废烟气中综合污染物的携带浓度为5 mg/m3,对于每天600吨湿泥来说,此值意味着每小时有2.43公斤形成气态污染物被排放,生成率为千万分之一,应该说是一个很低的数字。有文献可以证实,一般的热干化回路中,会产生5-10 mg/m3以上的各种臭气污染物。本项目采用300度烟气进行干化,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浓度应会更高一些。
按照上述取值,应用帕斯奎尔扩散曲线,得到45米烟囱的排放浓度如下(单位:ppb):


地面距离
大气稳定度D
(
阴天或夜间)
大气稳定度B
(
白天日照程度弱)
No
风速(/)
1.5
2.0
2.5
3.0
1.5
2.0
2.5
3.0
1
5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3
0.12
0.27
2
1000
0.00
0.00
0.01
0.05
0.88
1.37
1.58
1.63
3
1500
0.00
0.07
0.27
0.55
1.56
1.58
1.47
1.34
4
2000
0.08
0.42
0.86
1.25
1.36
1.19
1.04
0.90
5
2500
0.30
0.86
1.33
1.63
1.06
0.88
0.74
0.63
6
3000
0.61
1.22
1.59
1.76
0.82
0.65
0.54
0.46
7
3500
0.88
1.42
1.67
1.73
0.64
0.50
0.41
0.35
8
4000
1.10
1.52
1.65
1.64
0.51
0.40
0.32
0.27
9
4500
1.23
1.52
1.57
1.52
0.42
0.32
0.26
0.22
10
5000
1.30
1.49
1.47
1.39
0.34
0.26
0.21
0.18
11
5500
1.32
1.42
1.36
1.26
0.29
0.22
0.18
0.15
12
6000
1.31
1.34
1.26
1.15
0.24
0.19
0.15
0.13

       一般污染物臭度可嗅知的阈值为0.5~3 ppbv(微克/立方米)。
从表中可看出,采用45米烟囱,白天时,可感知臭度、落地浓度较高的位置在距离排放源点1000-2500米的地区,而夜间移到3000-6000米之间。在谷歌地图上量图,保利城位于越堡水泥的正北偏东10度左右,与越堡水泥的直线距离为3500~4000米。理论上当无风、南风、东南风时,在日间有可能闻不到的臭气,在阴天或夜间就有可能“降临”。
       据环评,越堡项目立项时采用的是45米烟囱排放,20093月试烧后,马上意识到存在臭气问题,因此立即进行了烟囱加高。但加高后效果不明显,这一点也可从模型上看出来。下面是假设90米烟囱的试算值:


地面距离
大气稳定度D
(
阴天或夜间)
大气稳定度B
(
白天日照程度弱)
No
风速(/)
1.5
2.0
2.5
3.0
1.5
2.0
2.5
3.0
1
5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2
0.06
2
1000
0.00
0.00
0.00
0.00
0.51
0.88
1.08
1.16
3
1500
0.00
0.00
0.01
0.02
1.24
1.32
1.26
1.16
4
2000
0.00
0.03
0.10
0.17
1.21
1.08
0.95
0.84
5
2500
0.04
0.15
0.29
0.41
0.99
0.83
0.70
0.60
6
3000
0.13
0.34
0.52
0.64
0.78
0.63
0.52
0.45
7
3500
0.26
0.52
0.69
0.79
0.62
0.49
0.40
0.34
8
4000
0.41
0.68
0.82
0.87
0.50
0.39
0.32
0.27
9
4500
0.55
0.78
0.88
0.90
0.41
0.32
0.26
0.22
10
5000
0.66
0.85
0.90
0.89
0.34
0.26
0.21
0.18
11
5500
0.74
0.88
0.90
0.87
0.28
0.22
0.18
0.15
12
6000
0.80
0.89
0.88
0.83
0.24
0.18
0.15
0.12

       根据中工网(工人日报)32日的报道,离越堡1公里不到或接近1公里的林家庄和东秀村居民都饱受臭气之苦。这是因为45米高的烟囱,当大气稳定度为B级时,他们所在的位置正是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地区,目前很多居民已选择搬走。
以越堡水泥厂为中心,4公里为半径画圆,在此圆内唯一的大型居民区就是保利城花园。将此圆放大为半径6公里,则前面已提到有遭受臭气袭击报道的地点,如花港大道、风神大道、新华街、红棉大道、四角围、炭步镇以及东风日产汽车的一部分也都可覆盖在内。
污泥中的臭气与其它污染物不同,人类可感知的阈值有的非常之低,如臭鸡蛋味儿的硫化氢,阈值仅为0.5 ppb,而这种成分在一般污水厂中的浓度可高达30 ppm(高于本文假设值6倍),如巴豆硫醇(crytl mercaptan,臭鼬味道) 阈值只有0.029 ppb,是硫化氢的1/17,仅需在排放烟气中有极少含量即可感知。就广州地区全年风速低、阴天多的气候特征而言,越堡未经处理的废气向大气中排放,基于臭气污染物阈值低的特点,形成“臭气门”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

四、“臭气门”=“毒气门”的证明
       要证明越堡的“臭气门”就等于日产的“毒气门”,需要解释前面提到的那些问题。   
基于上述计算,首先可以证明第一个问题:臭气奔袭距离。无论越堡的烟囱高低,烟羽均可能覆盖保利城,其落地浓度较高,可能超过阈值。烟羽播散理论是国际大气污染监测学的基本常识,并非笔者的发明,更非花都日产汽车的公式。
第二个问题,臭气来袭方向。广州夏季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冬季为北风。烟气因热量抬升的作用,在1.5-3.0/秒风速下,可比烟囱口高度提高约120-210米,视大气稳定度而不同,越稳定则抬升越高些。但所谓风速是在10米高度上的瞬时测量结果,近地面的大气气流变化情况非常复杂,特别是广州地区,全年平均风速只有2.1/秒,这使发生在数十米到两三百米高度的烟气烟羽流向很难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夕阳西下,即保利城业主所记录的毒气来袭规律,使得烟羽播散条件改变,即使是在东南风下,因大气温度的变化,气流遇冷而下沉,形似“遇阻”而改变了流动方向,也是完全可能的。在无风日,在高空发生这种错流更为可能。在弱北风下(注意测量高度是10米),发生在高空的气流方向也有可能不是真正的北风。显然,当气流下挫,臭气光临保利城地区时,低空气流也一定会经过日产的铸造车间,而将日产排放的气体一并带过来。
关于第三个问题:来袭时间。实际上前面的计算已经阐明了这个问题,大气稳定度变化,造成了烟羽的播散路径的变化,而这就跟每日太阳落山、云层厚薄直接相关。
关于第四个问题:风大就没有臭味。这个问题不必回答,谁都知道,一刮4级以上的风,什么东西都会被吹得无影无踪,碧空如洗,臭气都吹到湖南或海里去了,花都当地当然也就不会有臭味了。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遇到政府来人或政府监测,臭味就消失?这个问题笔者不便回答。
第六个问题:业主代表在日产铸造车间亲鼻所闻难道有错?如果弥漫在保利城的臭气全部是铸造车间的那种“橡胶味”,笔者无话可说,但业主们自己也都记录在案的各种味道,实在是很难辨识,这倒最符合污泥臭气的特征,污泥中所含硫化氢、硫醚、硫醇类物质不下三四十种,每种味道不一,有的有几种味道,如臭鱼、臭蒜、咖啡、酸臭、刺激性、烂白菜、氨、臭鸡蛋、腐败变质食品、臭鼬……,不一而足。

五、结语

1、文过饰非,越描越黑,实属不智
根据中工网的报道,除臭设施已在安装过程中,20116月以后,此问题可望得到顺利解决。但由于人大代表的质疑,一时风雨满城,本拟悄悄解决的“臭气门”,被突然暴露在大众媒体的聚光灯下。于是越堡水泥只得勉为其难,被迫接招。中工网的报道,就是企业所作的自我解释。
不管怎么说,这是越堡首次在媒体上公开承认“臭气门”的存在,而这已经是在首次运行1年零10个月后,距被李波先生公开质疑,也已超过200天。
越堡否认《灾难》一文所说的,因为经济原因而选择廉价的直排,但理由听起来似是而非。项目负责人称,新的除臭技术“是越堡水泥经过长达一年的试验,与德国海德堡公司的专家共同讨论才确定下来的工艺方案,在较高温度的情况下,也能对气体进行除臭处理”,且“越堡水泥是中德合资企业,德国人对环保工作十分重视”。实验都进行了一年,可知问题早就存在,且问题不那么简单。说德国人对环保工作十分重视,本是想夸自己两句,但德国人把自己的中国项目上成这种样子,就很难说这德国人的严肃性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文章称:“去年臭气弥漫,年后暂没闻到”,这是指记者访问的几个地方,主要在西部(炭步镇),却没有去风向最相关的北方和南方,当然最主要的是保利城。“年后暂没闻到”这句话颇有画蛇添足的味道,既然除臭装置正在安装,那就还没运行,还没运行,臭气就闻不到了,岂不是臭气问题已经解决了?总之,说它是避重就轻,应不为过。
       报道引述业主人员的话:“污泥处理项目会排放一定臭气,但绝对符合国家标准”、“如果超过100这个指标就算不达标的话,我们的指标大约是8”。好一个“国家标准”!什么国家的标准连个名称也没有?什么国家标准的标准值也没单位?“环保工程师”的这种外行话,就算是糊弄外行人的,也得编的像样点才好。
报道另称,“现在广州市环保部门每个月都会对越堡水泥进行一次突击检查,每次检测结果都是合格的”。刚刚承认了有“臭气门”,还能够每次抽查都合格,把环保局也给搁进来了,这种回答,恐怕就是保利城业主投诉无门的最好解释了。

2、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一定的透明度
谁都不能否认,如今已经是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更大的盲动性。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以讹传讹,是引发诸多误解和混乱的原因之一。
广州越堡的“臭气门”和东风日产“毒气门”事件本是一回事。对“臭气门”的质疑,是远在山西的一位环保从业人员,只凭一份简本环评就可判断的事情;将臭气门与毒气门联系起来,是一个稍微有点专业知识的人轻易可以联想的事情;何况两个门都发生在相距仅几公里的同一地区,投诉远远不是保利城这一个点,真实情况相信有关部门并非“毫不知情”,但让周边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百姓饱受臭气之苦长达一年半之久,让一个小区的5000户居民长期生活在对臭气的恐惧之中,而对当地政府、领导充满怨愤情绪……这些显然不是和谐社会所应有的现象。
       笔者以为,类似“臭气门”事件,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是一个政府应该积极应对的局部环境问题,该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企业选择了一种不恰当的技术,实施了一项环保上有严重缺陷的工程所造成的后果。这种错误选择,从根源上说,是全体环保业浮躁、追求效益、没把环境问题弄明白就蛮干的典型。笔者在对萧山污泥倒置干化焚烧项目的分析中就已指出,一些企业自以为掌握了节能环保的核心技术,于是搞出这种置环境后果于不顾的半拉子工程,最终恐怕都要从头来过。笔者没去过越堡,但去过萧山,从烟囱下流出的又黑又臭的涓涓细流,很明显与厂区弥漫的臭气有直接关联。焚烧烟气用于干化是“节能”了,但被污染的臭气就这么直接排向空中,其中的大量有机污染物,不都要最终落在几平方公里范围内老百姓的头上?笔者不知道越堡现在保密的高温除臭技术是什么,但在此谨提醒诸位,某些臭气的分子可以通过某些措施分解(如高能离子),但干化所产生、携带的其它大量有机污染物(如果有的话)不一定能清除、降解和破坏,因此越堡“臭气门”即使能够解决臭气问题,有机污染物污染(COD、氨氮、气态重金属等)恐怕也是今后面临的新课题。
       据悉,越堡项目目前也处理部分工业污泥,从保利城业主们所报道的气味看也是如此,这将成为最令人担心的一种隐患。工业污泥可能包含更高浓度的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种倒置的干化焚烧对污泥所携带的大量污染物完全没有摧毁效果,而最终会以稀释形式排放到天空,最终落回到地面。
       政府要保护从事环保处置行业的企业积极性,这一点笔者很理解,但保护他们的最好方法,是督促他们,按照最为严格的环保方式,将环保做到位,并给予其足够的、应得的处置费用,而不是在出事后包庇他们。否则,岂不是自坏长城,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3、“臭气门”事件暴露出环境污染事件的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是污染源的难确定性。臭气可越过几公里的上空,定时侵扰某特定地区,这种污染被识别的可能性有,但若不是发生频率如此集中,公众很难发现和判断;上海金山卫镇上的一个小化工厂事故,能导致臭气弥漫到直线距离十几公里外的嘉兴城区,它能够被查出则属于纯粹的小概率事件。
其次,受害人多为弱势群体,他们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但长期久而久之被侵害,会产生一种集体无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很容易升格为群体事件,对社会稳定不利;
第三,政府角色尴尬,一方面是主动为政府分忧的企业产生二次污染,难以治罪;一方面是民众利益冲突、呼声和反应日益激烈。在这种复杂环境下,政府选择“不作为”,客观上形成让日产顶缸的做法,实在也是无奈之举;
第四,学术腐败,专家无公信力,环评走形式,监测徒有其名,学术和技术评价体系日渐商业化,使大众感觉已失去了权威和信仰,这对解决今后的环境事件也十分不利;
第五,民众普遍环保意识薄弱,绝大多数人都抱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对环境问题只要不危害到自己,就无所谓,因此当出现类似环境伤害事件时,局外人很少有人真正关心,而局内人因为“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

广州越堡“臭气门”事件已经发生,掩饰是没有意义的,还不如坏事变好事,让我们共同记取这其中的教训。
环保项目无论如何应该优先按环保思维来设计,而不是单纯从减少投资、减少运行成本等经济角度考虑问题。笔者丝毫不怀疑越堡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替政府分忧,自主投资建设一座污泥处置设施,但无端给自己找了很多麻烦,想来也确实很“冤”。
政府或相关机构应尽早说明事实真相,这种做法只会增进政府的公信力。一个简单的环境问题,总不能都让它变成番禺焚烧炉那样的群体突发事件来解决吧。
广州地区由于风力小,扩散能力差,因此“臭气门”的发生是闻到的,它至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要知道,大多数污染物可能是无色无味的,稀释排放之害恐怕还很少有人能认识到。污染物的总量不减,会使污染加快、加重,地面污染物本底高了,环境的污染物承受能力也就会变差。一句话,这是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环境的严重透支。
感谢刘林菲委员,她坦率的一句话,终于揭开了一个被捂了很久很久的盖子。
感谢李波先生,相信他写完那篇文章后一定很落寞,很孤独,也一定受到了不少非议。
最后郑重声明一句:笔者不是日产的托儿,没有从日产拿过一分钱,也不准备开日本车。

泥客庄主人
20113月1-4